每件產品皆通過設計師對品質與美感的最高要求成為打造完美空間最重要的基礎,集結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團隊,密切掌握時尚前線動態
提供給客戶群並符合健康、時尚、環保的建材更是首選我們提供客戶品質保證
各種類材料:進口超耐磨、SPC石塑防水耐磨地板、國產海島型、稀有實木地板、專屬訂製地板、專業施工、細心保固
請立即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RR78121HHH15WDGG554 |
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可能都會覺得焦慮癥和頸椎病有什麼關係呢? 說實話就在兩年前謝醫生也是這樣的想法,但是和一位專門研究心理學的老師無意中探討了兩者的相關性以後,才感覺到自己對於疾病的認識還是有一些片面了,今天謝醫生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焦慮癥與頸椎病的關係。 ... 啥是焦慮癥呢?焦慮癥會帶來哪些問題呢? 焦慮:焦慮呢是一種以緊張感、憂心忡忡的思想和身體變化為特徵的情緒。 焦慮癥:是一種以焦慮情緒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癥,常常呢,會伴有一些身體的癥狀,比如頭暈、胸悶、呼吸困難、口乾、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 如果大家對這個焦慮癥理解不是很明白的話,大家可以想一想,就在不久前我們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沒有解封,我們出入是限制的,很多人在家中待的時間久了,慢的就會產生焦慮的情緒,而由於室內環境的一些變化,很多患者會出現胸悶的癥狀,於是就會有很多焦慮的人群,考慮到自己很可能是得了新冠肺炎,有一些甚至必須要去醫院檢查,確定自己沒有才能放心的回家多待一會兒,這就是典型的焦慮表現。 ... 大家明白這個焦慮的情況以後,也就會發現,焦慮的狀態會導致我們身體出現一些癥狀,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 焦慮和頸椎病有啥關係? 其實呢,焦慮的狀態也是屬於一種相對來講比較正常的反應,當我們面對不確定的環境,面對一些身體以及環境上的變化,產生一些防禦反應是情有可原的。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眼看就要上臺做一個演講,或者是在不遠的將來,要有一個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大部分人群都會出現焦慮的情緒。 這種情況就如同我們的祖先在應對戶外的不安全環境時,要做好防備是一樣的。我們現在已經不需要面對野外的那些壓力了,但是社會當中的壓力一樣不少,所以在面對壓力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就會產生一種焦慮的狀態,大家可以把這種狀態理解為面對壓力選擇戰鬥或者是逃跑的一種應激反應。 如果短時間的處於這種狀態還情有可原,但如果長時間的處於焦慮的狀態,我們就要面對問題,因為處於焦慮狀態的時候,對於我們的肌肉有一個非常大的影響,那就是焦慮情緒會讓我們的肌肉緊張起來。長時間的頸部肌肉處於緊張的狀態,能不疼嗎?能不產生一些退變反應嗎?所以焦慮癥是會誘發頸部問題的。 ... 由焦慮情緒導致的頸椎問題: ●一般情況下,頸部肩部以及整個上背部的肌肉特別的僵硬,而且會有明顯的疼痛感,尤其是在肌肉和骨骼連接的部位。另外一個呢,就是這種疼痛比較敏感,而且持續一段時間內不會消失。 ●很多由焦慮導致的頸部疼痛的患者會表現出一種頭後部輻射性疼痛的癥狀,就是說不僅頸部會出現疼痛,疼痛還會向後腦勺部位放射,有的時候甚至會眼眶也發生疼痛。 ... ●由於焦慮誘發的肌肉緊張是全身性的,所以有很多這樣問題的朋友,不僅是頸部疼痛,周身多處可能都出現癥狀。 大家是否會發現由焦慮誘發的頸部問題,往往癥狀是疼痛,很少有發生麻木無力等這樣的癥狀,這一點頸型頸椎病有一些類似,但是和神經根型的頸椎病還是可以鑑別的。 頸椎病和焦慮又有啥關係? 這個問題就比較好理解了。如果您是一個頸椎有問題的患者,一定會理解,為什麼自己的情緒會發生變化? 如果您沒有頸椎病,那麼可以假想一下,如果您每天頸椎都處於疼痛的狀態,每天早上起來整個頸部都是酸脹的,整個脖子像被鎖定了一樣,需要活動一段時間才能慢慢松解開,稍微勞累一點就會肩膀疼、手麻了,有的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走路像踩棉花一樣的感覺,走直線都很難完成,那麼一天、兩天還能忍受長時間的處於這樣的狀態,情緒會沒有變化嗎? ... 曾經有一份研究,專門研究脊髓型頸椎病的情緒變化,發現29%的患者有抑鬱的情緒,有38%的患者有焦慮情緒,也就是說近1/3患有脊髓型頸椎病的患者有焦慮或抑鬱情緒,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狀態下,對於疾病的治療也是有影響的。另外還有我們一份國內的研究,研究了2339名頸部疼痛的患者與3290名沒有頸椎問題的健康人做對照。發現有頸部疼痛的患者,抑鬱以及焦慮的狀態更嚴重,其實這個結果也是意料之中的。 面對這些情況該咋辦? 如果是由於長期的焦慮癥狀態導致了頸椎的問題,這樣的人群應該諮詢專業的心理醫生或者精神科醫生,根據醫生的指導,科學合理的用藥,或者是通過專門的心理治療來調節自己的情緒,改善自己的狀態,癥狀慢慢的也會得以緩解,對於焦慮癥誘發的頸椎問題,治療的根源在於解決心理方面的問題,可以通過適當的藥物及物理治療來幫助患者減輕頸部生理原因疼痛的癥狀,但大家要切記,如果心理方面的情緒解決不了,得不到專業醫生的幫助,那麼即使癥狀緩解了,可能會由於心情的變化再次加重。 現在我們國家的心理治療開展的非常好,在各大醫院都有專門的心理門診,請患者一定不要有自卑的情緒,認為自己有焦慮癥是丟人的,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想法,這是我們心理的一種疾病,它是可以治療的。 其實說句實話,在現在的社會壓力下,我們哪一個人的心理是完全健康的呢,可能我們都是心理方面的病人。 所以該尋求醫生的幫助,就去! ... 而如果是由於長期的頸部問題誘發的心理異常,那麼治療的根源應該在治療生理疾病。 其實對於頸椎病的治療方式是有很多的,比如我們祖國醫學的針灸治療、手法治療,根據病情的不同,也可以考慮進行牽引治療,同時呢,患者要堅持進行頸部的康復鍛鍊,幫助自己的頸椎處於一個比較靈活的狀態,而且可以通過康復鍛鍊,強化頸椎周邊的肌肉強度,這樣來讓自己的頸椎更穩定,慢慢的癥狀也會有一些緩解。 對於有一些嚴重壓迫神經的頸椎患者,那麼也可以考慮進行微創的椎間孔鏡手術辦法,這個手術比過去那種開刀手術需要放鋼板等耗材的手術,創傷要小,恢復要快。 如果經過系統的治療,甚至微創的椎間孔鏡手術都不能解決問題,那麼可能要進行開刀手術治療,這樣才能幫助患者徹底的解決問題。 ... 而隨著問題的解決,生理上的癥狀消失了或者是減輕了,達到了人們能耐受的程度,情緒上的變化自然也就會消失掉,而有時候情緒變得正常了,癥狀也會有明顯的減輕,這就是互相影響的一個情況。 頸椎的康復鍛鍊: 在最後還是要再次跟大家強調一下康復鍛鍊的重要性,這都已經是謝醫生的日常任務了。大家一定要重視頸椎康復鍛鍊,這些康復鍛鍊呀那簡單並不會消耗您太多的時間,但是只要您堅持做下去,會很好的幫助您緩解頸椎的問題,有很多患者堅持做這些康復鍛鍊以後癥狀得到了很好的減輕。但是由於起效相對來講要慢,需要一定的耐心,很多人認為不能立竿見影,就都不能堅持下去,這才是康復鍛鍊最大的問題。 如果您有頸椎的問題,請聽謝醫生的勸,堅持做它兩個月的康復鍛鍊,看看能否幫助您緩解癥狀。以下這些康復鍛鍊呢,大家在最開始鍛鍊的時候不要強求,只要慢慢做就可以。慢慢的去感受哪一個動作做完之後頸部第2天靈活性有改善,第2天疼痛有改善,那麼就堅持做下去,逐漸的增加鍛鍊的量和時間,千萬不要強求。 ........................ 總結 其實我們的生理和我們的心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心理方面的問題也有可能影響到生理上出現癥狀,生理上的癥狀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出現問題。 所以作為醫生來講,對於患者的治療有時候真的要考慮得比較全面一點,有的時候多說幾句暖心的話,多關注患者幾次,多查一次房,患者的情緒上就會有很大的改變,這對於改善癥狀其實也是有好處的。 作為患者來講,積極的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去積極的應對自己的疾病,也會對自己疾病的治療產生一定的影響。 其實作為謝醫生來講,也是和心理學方面的專家無意當中聊天之後才對頸椎病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這也說明醫生應該多學科之間互相多探討,很有可能從一個方面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另外一個學科那會得到一個比較好的解釋。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讚吧,謝謝了! ... #生命召集令超能團##健康科普排位賽##【閃光時刻】主題徵文第二期#@頭條圈子@生命召集令@今日頭條青雲計劃@頭條健康@頭條闢謠
內容簡介
★以物理學論證氣的存在,揭開人體能量的奧祕
★健康的能量治身,自馭的能量治心,智慧的能量治靈
作者為物理碩士、工學博士,曾參與核子科學的研究,認為在能量的領域裡,核能屬於一種巨無霸的能量,若善用它,可以為人類造福,但若濫用它,可以毀滅人類。作者在機緣巧合下與梅門一□流行創辦人李鳳山師父結緣之後,他便開始深思,如何將自己所學的科學知識與平甩功的力量結合,為平甩功做一些科學上的探討,同時也對氣功與身心靈間進行科學的詮釋。
作者認為生命能量與人體的健康、腦部的思維邏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本書便由力學與人體能量的觀點,以及平甩功的理論基礎,說明什麼是能量?人體能量是如何產生的?為何雙手甩一甩就會產生能量?進而延伸到一般氣功的道理,說明人體的「氣」、「能量」、「磁場」與「功」的關係,闡釋科學與氣功之間的關聯。
作者將波動、電磁場、信息、量子力學等科學名詞,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及小故事,說明氣與能量在科學上的基礎,以及發揮了何種功能,和這些功能對身心靈又有什麼影響。例如「某人的眼睛會放電」、「他和她不來電」、「心電感應」等,其實就是量子糾纏的效應,只要提高敏感度、擴大共振頻率的作用,就能強化能量的印記與傳輸,增進互動效益。
在本書中,作者也以圍繞著人們的思想、方法、能量、共振以及量子物理的種種互動,來詮釋心想事成的經驗與法則。
本書特色
揭開人體能量的奧祕
為氣提出科學論證
走入李鳳山平甩功的奇妙世界
作者簡介
賀立維 博士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Iowa State University)工學博士、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UC Berkeley)博士後訪問學者。
曾任職中山科學研究院、核能研究所、美國波音飛機公司,並曾於美國加州富立頓大學(CS Fullerton)、台灣清華大學、交通大學、高雄師範大學、陽明大學、中央警察大學兼任教職。
現任中國福建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客座教授,擔任中醫現代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並為梅門一□流行養生學苑擔任志工。
賀立維博士的著作「微動理論於中子能量分布行為的研究」,曾獲1981年美國核能學會博碩士論文競賽能源組首獎以及大會首獎;並得蔣經國總統召見,獲頒績學獎章。
其他著作與培訓課程專題有「人工智慧於電子產品線路與接點檢測的應用」、「智慧型波動理論於高壓管線偵測的應用」、「類神經網路與模糊邏輯於新一代戰機電路設備的檢測」、「綠能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與應用」。
賀博士鑽研以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相關產業,包含電力、核能、半導體與光電產業等。目前他與「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的張榮森教授共同帶領研發團隊,開發人體電磁場LED顯示儀、人體電磁場生命探測儀以及3D雷射脈診儀,以量化方式感受人體電磁場強弱與脈象分析,進而瞭解人體的健康與精神狀態,希望能對醫學研究有所貢獻。
目錄
第一章:緣起
與梅門結緣、走進物理的世界、在愛荷華和原子能打交道的日子、核能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在柏克萊的日子、走進行為科學的世界、腦神經細胞是如何發出信息波
第二章:平甩功的科學解釋
平甩功與人體能量的關係、平甩時心中的意念、能量的平衡
第三章:人體與宇宙間能量的共鳴
由人體發出的能量、人體能量與量子力學、量子力學的故事、身心靈與物理學、人與人之間的共鳴、生物信息醫學、生物信息的應用、「氣」與生活關係
第四章:氣功的科學觀
氣功的派別、氣功的內氣與人體電磁場、人體的電場,磁場與氣場、地球磁場、
量子場、氣功的氣場、太極拳的科學分析、
第五章:中醫與氣
中醫與科學的結合
第六章:人體間電磁場的互動
洗腦存在嗎?、神經感應與共振的經驗、心電感應與量子纏結效應、心靈傳輸的故事、東西方哲學與科學的統一、會放電的眼睛
第七章:與大自然共舞
山林中修練的功夫、遠紅外線--生命的光線
第八章:正面與負面的能量
避開負面的能量、發揮信心潛能的故事
結語與致謝
衷心的致謝
延伸閱讀
序
推薦序
從核能到人體能量∕張榮森
科技的進展在這幾十年來突飛猛進,由巨觀進入微觀,由微米進入奈米,由機械進入能量,由機電進入MEMS (微機電系統,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由傳統生物學進入分子生物學,由心理學進入認知科學;這一切都導入科學的技術走向生命的研究。
台灣科學之父李國鼎先生,在數十年來任職總統府科技顧問團的時候,曾敦請數十位世界各國國家科技顧問來台,探討未來百年國家科技走的方向;結論是,機械電子工業之後是光電工業,而後是生命科技。於是李國鼎先生立刻在總統府下成立了「光電小組」,筆者有幸成為其中一員參與規劃。
這幾十年一路看來,果不其然,世界潮流正是走著這個軌跡,而且無數的各國科學界的精英投入這一個研究熱潮,風起雲湧,越來越盛,而生命的古老謎團也越來越為人類瞭解。本書作者賀博士將他在此研究潮中的經歷以生花妙筆娓娓道來,十分引人。
我與賀博士相識數十年,他是我在大學物理系的學弟。我們畢業後,先後接受政府公費出國進修,我進入了光電領域,他進入了核能的領域。我們曾在同一所研究機構工作,我擔任光電科學的研發,他從事核能的研發。賀博士離開核能領域後,也投入了光電的領域,目前與我一起指導幾位研究生做光電與傳統醫學的研究。
在這本書裡,賀博士從威力巨大的核能,談到精密的光電科學,進而討論更細微更神奇的人體能量,是難能可貴的事。尤其是將李鳳山師父的平甩功,用科學的角度來描述,分析其間的奧妙,是很好的創意。
在量子力學方面,賀博士用深入淺出的筆法,將它與心電感應作連結,將量子糾纏的原理用在這裡,是很有意思的事。目前國外有一些研究機構,也在做這方面的研究與應用。
將這本書推薦給對身體能量有興趣的朋友,尤其是對練功有興趣的朋友閱讀,是很有意義的事。我自己長期對練功、打禪、催眠有濃厚的興趣,也在這方面做過不少研究,亦在國際上發表過一些論文。人類在研究複雜的外太空與地球深處能量之際,也應多瞭解自己身體內部能量的奧祕,這是一本很值得看的書。
(本文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生命科學系教授)
自序
能量、氣、身心靈
生活在現代化的社會裡,人們已能夠脫離早年的戰亂、貧困的生活,而活在小康、安定的環境中。在這種小康社會中,人們也逐漸開始注重身心靈品質的提升,希望能活得更健康,活得更快樂,有更好的心靈寄託。
這本書期盼以科學的角度,由人體所發出與接受的能量,闡述現代人的身心靈生活,來探討人體能量與身心靈的關係。這種能量就是一般所稱的「氣」,人類以不同方式所呈現出來的氣,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氣功就是人體能量表現的具體例子,千百年來氣功已成為人們重要且風行的強身健體活動。藉著氣功的力量,可讓人達到調身、調息與調心的效果,進而推展到抗病延年與開啟潛能的目標。後來流傳的太極拳,更沿襲氣功的精髓,讓人在精、氣、神三方面都能得到鍛鍊與薰陶。
自從與「梅門一□流行養生學苑」認識,並與李鳳山師父結緣以來,對平甩功有了具體的體會。平甩功除了對身體健康有很好的幫助外,對心與靈方面也都有正面的助益。
經多次與李師父交談,彼此產生了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希望將自身在科學領域所學到的知識,為平甩功作出有條理的物理學詮釋,為平甩功做一些力學、能量學等科學依據的探討。
當與朋友談起平甩功時,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就是「平甩功有科學依據嗎」,而梅門的師兄師姐們也常被問到類似的問題,這個問題就啟發了我追求這個答案的興趣。
所謂萬物皆有氣,能量與形態各有所不同。我就藉這個機會來探討這種「氣」與「能量」,在科學上的基礎;及它們能夠發揮什麼樣的功能?而這些功能對身心靈的修行又有什麼助益?
平甩功對人體健康上的幫助,在李鳳山師父一系列的作品集裡,已有相當多的實例與見證,這方面的說服力已毋庸置疑。但若能在科學上再做進一步的探討,相信它就更有意義了。這本書就是以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力學與能量的觀點,來談平甩功的科學基礎。同時也延伸出探討其他功夫派別的基礎科學背景,進而探究大自然能量的道理。
平甩功是以「三分功法、七分心法」為宗旨,三分功法可以健身,七分心法可以提升人們心靈的層次。平甩功對身心靈都有正面的幫助,能使人們生活得更健康、更愉快與更有靈性。
人體的健康與腦部的思維,以及身體中的能量,都是息息相關而密不可分的。這本書開端以平甩功為具體的例子,逐步探討人體的「氣」、「能量」、「磁場」與「功」等等的關係。希望能讓一般練功強身的朋友,瞭解科學中所描述的能量,與氣功界所談論的「氣」之間的相互關係。
這本書所談到的波動、電磁場、信息、量子力學等科學名詞,對一些非物理界的讀者,可能會感到有些深澀,不過我盡可能以簡單易懂的例子與圖表來表達出其中的內涵。俗語說「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不用怕」,同樣的,我就以「學會數理化,探討平甩不用怕」來解釋平甩功的內涵。假使牽涉到較深奧的理論,我就儘量用淺顯的語言來表達。
愛因斯坦曾說過:「若要將一件很簡單的事說得很複雜,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若要將一件很複雜的事說得很簡單,則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他又說:「一流的專家,將專業的道理說給普通人聽時,可以讓人聽得懂;二流的專家將專業的道理,說給專業的人聽時,可以讓專業的人聽得懂;三流的專家,將專業的事,說給專業的人聽時,專業的人聽不懂;沒流的專家,將專業的事,說給自己聽時,自己都聽不懂。」這本書我就儘可能說得簡單一點,雖然這好像是件很不簡單的事。
知名的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博士,在他的「物理學之道--現代物理學與東方神祕主義」中指出,西方的科學家們,遇到了太多難以解釋的現象,最後還是會回到早期希臘、印度、中國的哲學上。也就是說,東西方的哲學與科學終究會融合在一起,所以在這裡,我也嘗試用一些古人的道理做一些闡述。
朗達.拜恩女士在她的暢銷書《祕密》裡,以圍繞著人們的思想、方法、能量、共振以及量子物理中的種種互動,來詮釋心想事成的經驗與法則。她在書中舉出了許多偉人的思維方法,比如,她以牛頓的萬有引力,來比喻人與人的吸引力法則;她以量子物理學家的觀點,認為宇宙是從思想中出現的;由於量子物理學家的研究和發現,使人們對深不可測的心靈創造力,有了更多的瞭解。所以在這裡也對《祕密》這本書中所提到有關物理學與量子論的部分,作了一些探討。
以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作為這本書的開場;若我們將某些人放在一間完全黑暗,伸手不見五指的房間裡,經過幾分鐘後,有些人會感到恐懼,只想立刻離開這個可怕的地方;有些人會開始禪坐,同時他們腦中會出現「無」的禪念;突然間,有一道紅光射到房間的白牆上,他們會認為那是一堵紅色的牆壁;忽而紅光變成了藍光,他們會認為牆壁是藍的;然後開始播放一部電影,他們又沉醉在電影情節中。
其實白牆就是白牆,它是由磚塊、石灰與油漆合成的物質。為何說它是白牆,因為在自然光或一般的燈光下,它的反射光經人的視神經解讀與反應,認為它是白色的。若沒有光線去照它,它存在嗎?若這道牆是由透明的物質組成,無論用什麼光去照,我們都看不到它,它還存在嗎?這個例子可以反映出佛家所說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物理學中的物質、光譜、心中的恐懼、禪念、電影的情節等等,都能在一個小房間裡呈現出來。科學、哲學、宗教早年是一體的觀念,後來分道揚鑣,最終還是會回到原始的原點。
筆者不揣淺陋,寫下這本有關能量、氣、身心靈與科學相關連的科普書籍,希望不辜負讀者花時間來讀這本書,書中難免有錯誤與不足的地方,尚祈讀者多多指教。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722503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內容連載
什麼是能量?尤其是由人體所發出的能量是怎麼來的?它與一般人所稱的「氣」又有什麼分別?
西方人在物理學上所用的「能量(Energy)」這個名詞,就是類似於東方人所習慣用的「氣」這個字。表面上好像是差不多的東西,但實際上「氣」遠比「能量」這個名詞更為深奧、更有學問,它是身心靈與真善美的完美又永恆結晶。
西方所說的能量,除了「位能」與「動能」以外,還有「熱能」、「電磁能」、「輻射能」、「化學能」、「核能」、「彈性能」、「聲能」、「機械能」、「光能」等等,也就是說「萬物皆有能」。
平甩功與物理學的關係
平甩功與人體能量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先談談與平甩功比較有關係的力學;大家都知道,一個團隊要有向心力,團隊才能發揮應有的力量。為什麼要強調向心力呢?當然是害怕團體中有人搞派系、或搞分裂、或背後搞鬼,若我們將之比喻為離心力。這麼一來,領導者就要施出魄力,以向心力來平衡離心力,這個團體才能生存,才能發展。這是大自然最基本的道裡,所以團體的領導者要以向心力來抵消離心力的負面影響,這正是表現領導統御的時機。一個團體或是一團軍隊,必須要有士氣,這個士氣指的就是團隊的向心力,也就是團隊的能量。
力學中的向心力與離心力是平衡的,當甩動一顆綁著繩子的小球,甩得愈快,就要花更大的力氣抓住繩子,若手一鬆這顆球就飛出去了。
我們以田徑項目的擲鏈球運動來做例子,運動員握著鐵鍊的一端,用最大的力氣,讓鐵鍊另一端的鐵球在空中旋轉,到了足夠的加速度時,就將鐵球甩出去。
這項運動就表現出運動員由身體所發出能量轉變成向心力,由向心力來平衡鐵球因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在最後一剎那,手一鬆,使由旋轉產生的加速度讓鐵球甩得最遠。
這看起來好像很簡單的動作,但它包含著物理學中的一些基本定律。以力學的觀點來看,當運動員緊握鏈條時,他的手臂加上鏈條的長度就是所謂的力距,力距越長、鐵球的重量愈重、旋轉的速度愈快,所施的力氣就要愈大。當然還要包含一些技巧,如鏈球飛出去那一剎那的角度,當時的風向與風速,運動員將鐵球甩出去時幾乎也都會大吼一聲。這大吼一聲就是將「氣」釋放出來,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成績。這大吼一聲,雖無法用科學的方法來分析能增加多少成績,但相信那爆發性的聲勢,應該是一種氣場的力量。再配合肌肉的動作,瞬間釋放出爆炸性的能量,這幾項因素湊合在一起,就影響了最後的成績。
甩鏈球的例子和平甩功有什麼關係呢?這要由角動量、血液與流體力學、血液的波動與共振頻率,來探討平甩功的動作與人體能量的神奇關係。
從甩鏈球的例子來看,雙手平甩是一種向心力與離心力的平衡動作。當雙手上下擺動,就像一個鐘擺的搖動,當然它的振幅要比鐘擺大些,又要比甩鏈球小得多。當雙手的手臂向上擺動時,需要一個抬舉的力量,這個力量來自肩膀與手臂肌肉,還有腹肌的配合。
當手臂達到與肩部同高時就順勢向下擺動,在往下擺動時由於地心引力的關係,手臂就會加速向下。此時血液也因離心力的作用,會往十指的方向加速流動,達到血液循環到達微血管的順暢效果。
所謂十指連心,血液若順利的流到指尖,又順利流回心臟,表示身體的「氣」都通了。
平甩功是有氧運動
平甩功是一種典型的有氧運動,所謂有氧運動,就是當運動時身體所獲得的氧氣足夠身體所需;或稱有氧代謝運動,指身體裡面的糖分、脂肪以及蛋白質在氧氣的作用下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此時身體內細胞的二磷酸腺苷(ADP)會再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然後由三磷酸腺苷分解後釋放出能量,這個能量就是提供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因素。由於脂肪需要氧氣才能代謝,所以減肥必須要做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同時也可以明顯地提高大腦皮層以及心肺系統的機能,它會促使神經系統保持充沛的活力,使體內產生抗衰老的能力。若您運動後會喘大氣,表示您所得到的氧氣不足身體所需,要以喘大氣來獲得更多的氧氣才行。所以有些劇烈運動,不見得是養身的運動,有時做完劇烈運動全身痠痛,就是因為肌肉用力時,形成血流的中斷,在缺氧的情況下使得代謝產物無法被血液清除,而堆積在肌肉中,進而刺激到痛覺器官。
在此再進一步做個人「大膽的假設」,這些假設的「小心求證」則須更多的證據來證實。一個運動體都有它一定的運動頻率,例如將一顆乒乓球丟在硬地上,它會以一定的頻率連續彈跳。由於球體與地面的摩擦力以及空氣的阻力,它會愈跳愈低,然後逐漸停止。它彈跳的高度就是它的振幅,也就是說它的振幅會愈來愈小,同時它的頻率會愈來愈高。但若將乒乓球放在您手上的球拍上彈跳,您給它適當的力量,它就可維持持續的跳動。
平甩功也是一樣的道理,每甩到五下時,若光只靠上半身的力氣來維持手臂一定的頻率與振福,可能有點吃力。若適時的以下半身的腿力來加把勁,就可以一直輕鬆的持續下去。
這裡所說的頻率,就是每秒鐘雙手擺動的次數,振幅就是雙手擺動的高度。
物體振動的頻率,可從巨觀的角度看,也可從微觀的角度去看。巨觀指的是以物體整體的觀點來觀察,如將整個人體或整個手臂當作一個物體來看,微觀指的是以物體內部最細微的角度來觀察,就是從人體的細胞、原子核、電子、中子與質子的層次來觀察,這點會在這本書的後續章節裡給讀者介紹。
一般而言,手臂大約是身體長度的五分之二左右,若我們的手臂每秒鐘甩動一次,它的頻率就是一個赫茲。若雙手不停的甩動,而雙腳一直站著不動,一方面會站的不太穩,一方面甩動所產生身體內部的摩擦力與空氣阻力,都要靠上半身的力氣來克服。若膝蓋適時的蹲彈二下,能給手臂一個適當的助力,也讓膝蓋的筋骨活絡。
我們再用鐘擺理論來說明,鐘擺愈長,擺動的速度愈慢,傳統古董掛鐘就是以調整擺錘下方的小螺絲,來校正時間的準確性。以身體振動頻率的角度來看,若手臂長度是一,那身體大約是二點五。手臂每甩五下,腿蹲彈二下,正好符合諧波的位置,所以身體感到較為順暢,也不會有不平衡的感覺。我這點解釋,是屬於「大膽的假設」,尚待「小心的求證」。
UUTT77EEEE5515TYDWS |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health/lvov6bg.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60353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桃園免費丈量乾濕分離浴室地板苗栗樓收歐洲地板桃園趨勢系列耐磨地板
中壢地板破損翻新 台中松木SGS認證地板 新竹太陽能塑木賣場地板新竹舖木地板要用白膠嗎 苗栗哥倫比亞淺橡賣場地板 新竹德州灰橡魚骨型地板台中鋪木地板有什麼優點 台中自然木紋地板 新竹經典柚木歐洲地板新竹哪種木地板比較好 台中胡桃PVC地板 台中人字拼拋光石英磚地板台中落塵區怎麼收邊 台中鐵灰超耐刮木地板 台中美式工業風礦石地板